2022年4月2日,奉节县人民政府印发《奉节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奉节府发〔2022〕22号)(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共分规划背景、总体思路、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四大部分。现就重点内容解读如下:
一、“十三五”主要成绩
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人均期望寿命77.07岁,孕产妇死亡率15.86/10万,婴儿死亡率3.65‰。
医疗服务能力飞跃发展。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6.56张,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2.27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3.53人,医护比为1:1.56。成功创建市级重点专科5个,市级特色专科3个。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增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75元。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下降到88/10万,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率67.82%,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67.53%,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60%以上。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8.26%。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升。
健康扶贫工作完美“收官”。自2017年以来,健康扶贫基金、三峡集团(县级)等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累计救助14.08万人次1.39亿元,贫困患者平均自付比例8.26%。33种大病患者4355人实现100%的大病专项救治。
二、“十四五”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深入实施健康中国奉节行动,到2025年,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完善,建立起与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一区两群”功能定位相匹配的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明显提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顺畅,服务模式更加科学,服务能力更加适应,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医疗服务更加有效便捷,主要健康指标保持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前列,初步建成市级区域医疗高地。
(二)具体目标
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婴儿死亡率小于3.5‰,孕产妇死亡率小于10/10万,健康行为全面普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
主要健康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下降到13.5%,医防协同更加高效。
市级区域医疗高地初步建成。本土培养、引进6医学博士或正高职称人才,新建5个市级重点/特色专科,建成2个三甲医院、3-5个甲级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4个区域功能中心(职业病诊断和鉴定中心、疾病预防控制检验检测中心、中等卫生人才培训中心、血液中心)。
从健康水平、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健康环境、健康保障等5个方面设置28个主要发展指标,指标目标值基本与市级规划目标值保持一致,其中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全县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等4个指标高于市级目标值。
三、“十四五”主要任务
(一)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构建强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持续加大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和稳定投入机制。推进标准化、现代化建设及等级疾控中心创建工作。建立“两员一机构两联盟”医防融合新机制。完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和定期演练机制,构建梯次化响应卫生应急队伍,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主干、基层医疗机构为支撑的重大疫情应急救治网络。
(二)统筹资源配置,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完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开展甲级乡镇卫生院创建工作,打造兴隆、吐祥、甲高、竹园、公平、康乐等6个县域医疗次中心。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全覆盖,建设“旗舰”中医馆4个。聚焦“环境美”“服务美”人文美”,持续提升就医环境、医疗服务和人文环境,统筹推进“美丽医院”建设。
(三)全方位促进健康,深入实施健康中国奉节行动
推进健康促进县、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引导居民养成“三减三健”、手卫生、个人防护等健康生活方式。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到98%以上,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率达到95%以上,结核病报告发病率控制在80/10万以下。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率达到95%以上。加强卫生城镇创建,力争市级卫生乡镇实现全覆盖,国家卫生乡镇覆盖率达到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5%以上,辖区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服务覆盖率达到93%以上。持续巩固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四)坚持中西医并重,推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推进县中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中医特色专科综合楼、慢性病管理中心建设,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加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技术转化,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推进中医综合治疗和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服务。完善中医药毕业后教育体系和中医药“师承”人才培养模式,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提高到25%以上。
(五)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释放服务新动能
全面执行和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强县域医共体“三通”运行监测和绩效评价,持续破解“医通、人通、财通”体制机制障碍。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严格落实“两个允许”要求。推动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合理补偿机制。持续推进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健全部门协调机制,完善政府主导、机构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综合监管体系,建设专业高效、统一规范、文明公正的卫生健康执法监督队伍。
落实优化生育政策,合理配置母婴设施等公共服务资源。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对全面两孩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双岗”联系人制度。推进托育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加强县妇幼保健院标准化建设和等级创建工作,完善妇幼健康服务全周期链条。完善老年健康服务机构建设。构建以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引导“医中有养”“养中有医”的医养结合机构实现差异化发展。
(七)顺应产业发展趋势,促进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社会办医规范发展。全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全面推动实施招商引资攻坚突破行动,把招商引资作为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和动力源。以中药材深(精)加工、中西药(试剂)制造、医养结合等为重点方向,大力引进主城都市区及市外项目签约,促进签约项目落地开工。
四、“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
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加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标准化工作,围绕病有所医,推进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标准体系建设。
根据《重庆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参考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建设标准规范,结合我县医疗卫生标准体系建设实际,规划建设重点项目36个,计划总投资29.94亿元。其中新建项目22个(县级8个、基层14个),新增业务用房面积22.6万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