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隆镇立足建设高品质宜居地、生态康养城的目标,按照绿色为本底、景点为核心 、纵深为王牌、全域为方向、国际为水准的发展理念,紧扣“四区一园,一中心三环线六景群”强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集养生养老度假、生态休闲旅游、特色民宿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康养特色小镇。
一、持续做好以农强旅,做大农旅结合。探索田园康养新风景。一是建设休闲观光“大舞台”。由赤甲文旅集团在回龙村集中规划精心打造“三峡原乡”景区,形成九曲花街、花姑驿站、花海之心等特色景点。通过土地化零为整、旅游提档升级,鼓励引导99户402人流转耕地417亩,非耕地150亩。新增农家乐23家,带动回龙村86户203人稳定持续就业增收。二是科学规划美丽乡村。严格落实“摊齐门、车规位、街整洁、人守规”和“四整”工作要求,投资5万余元,开展兴隆街环境整治工作。对G242国道、旅游环线公路沿线村庄打造特色路标、清新墙画、康养宣传氛围等,开启“点亮乡村”行动,农户自筹资金完成2038盏庭院灯建设。结合“六项专项治理”,开展人居环境专项整治,建设沿线花带12.6公里,配套污水处理厂2个,投放垃圾桶180余个,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展最美院坝、最美庭院评选30名。利用小寨村和谐邻里“六大家”示范点建设,深入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做好四家治村、四长自治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构建舒适的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创造生态优美的人居环境。三是强化体验式农旅融合。建设回龙村农具博物馆、小寨村村史馆,强化观光型旅游向体验型旅游升级,利用集体经济流转土地1800余亩,建成了草莓体验园、葡萄采摘园、桃李采摘园。目前正在规划清泉的生态旅游,引进山里味、六大碗等特色生态旅游项目,开展万米步游道、太极拳等有氧活动,同时利用高山中药材正在开发中药材洗浴和传统按摩。形成动静结合的生态康养。四是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康养产业。采用“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投资211.7万元,发展高山生态蔬菜种植1万亩,种植中药材15653亩,成立专业合作社173家,新引进龙头企业荣夔公司投资900余万元在友谊村建设南岸片区中药材加工基地。开发电子厂、中药材2个扶贫车间,挖掘中药养生食品。采用“医养结合”无缝对接的模式,在和府山庄建设高品质养老服务中心,在荆竹社区、庙湾社区和三角坝社区建设3个高品质星级养老服务站。投资近1000余万元,完成了石乳河健身步道、清泉河治理、夔龙术广场等康养基础设施。形成了一条在兴隆康养的“绿色通道”。
二、提升旅游业态活力,做大体旅结合,助推体旅康养新模式。兴隆有“天然氧吧”之称,是观光、度假、休闲、养生的理想胜地。近年来,兴隆大力实施退耕护还林、荒山造林、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等项目,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以富集的生态资源全力迎接“大健康”产业时代的来临。一是发展林下产业,实施森林康养。坚持生态优化,协调发展的原则,培育了一批以“四方坪”森林公园为中心的森林康养基地,完成森林步道建设10余公里,林下露营帐篷300余个,实施森林探险项目1个,实现了生态得保护、康养得发展的奋斗目标。二是打造生态食品,实施食疗康养。发挥目前高山生态康养食品品牌效应,推出腊肉、中药材、蜂蜜以及土家竹叶耙耙等康养食品,打造质量过硬、原生态的农副产品,将兴隆独特的资源优势,通过加大监管力度等方式,保证绿色食品、生态食品、放心食品。以党参、贝母、菊花等兴隆特色高山中药材为基础,开发中药养身汤,并推广到全镇各餐馆和农家乐。
三、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做大文旅结合。开启文旅康养新篇章。一是挖掘土家康养文化,记住“最美乡愁”。结合每年暑期在兴隆文化广场举行的篝火晚会,继续深度挖掘土家康养文化,举办土家摆手舞、广场舞等有氧运动比赛,出版《小寨地名故事》、《六垭故事选编》等。二是挖掘驿站康养文化,感受“最美历史”。经北上京城西寻成都等十个步骤,形成了一个国内首个驿站大观园——巴楚驿城,驿城背依大山,城内水系纵横,街街有溪、院院有水,城边护城河环绕其外,河上六道景观桥风景如画;百驿门、驿丞署、致胜楼、马神庙、戏台、书院精品酒店等公建部分丰富了驿站大观园的文化内涵,让中国驿站文化在这里精彩呈现;目前已完成核心区公建、路网水系、六座景观桥和32个地块建设。三是挖掘民宿康养文化,享受“最美田园”。按“抓特色、做精品、有口碑”的要求提升民宿品质,结合目前的卡麂坪民宿项目和龙门客栈的打造,吸收社会投资300余万元,新建民宿旅游点4处,培育2家民宿协会。实现了生态康养、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三丰收”。
四、顺利连通旅游资源,做大交旅结合,催生生态康养新路径。一是文景结合培育生态康养。以绿化提档为主线、以顺势造景为核心,重点培育巫恩路沿线土家风格农家乐,同时与“美丽乡村”建设无缝对接,打造“最美乡村公路”“最美省道”等生态景观道路,营造公路文化特色。二是因地制宜打造游憩康养。将公路沿线山水资源、人文景观、特色小村、乡村民宿等串联成线,着力打造“公路旅游”的自然风景线。依托巫恩路、奉建高速等交通网络,建设高桥段公路沿线万亩油菜、旅游环线段万亩中药材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共有的经济带。三是低碳风潮引领运动康养。秉持“共享、低碳”理念,串联城乡自然与人文景观,以深度体验、高度参与为核心,组织“体育观赏游”和“体育参与游”,成功举办了自行车全国联赛,开展了舞狮、武术等民众体育表演活动,实施了以茅草坝滑雪场为主的“冰雪运动”,以旅游环线登山、徒步、露营、攀岩、科考、探险、露营为主的“山地户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