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奉节:一个家庭七个娃 教育扶贫不落下
日期:2020-06-15

  

“一个读初中的姑娘国家每年补助1250元,三个读小学的娃娃国家每人每年补助1000元,读幼儿园的幺女儿国家每年补助2160元。”611日,奉节县冯坪乡南津村11组贫困户刘善均一边掰着手指头计算,一边感激地告诉笔者,他家虽然现在一共有5个孩子读书,家庭负担很重,但现在没有一点压力,真的是多亏了教育扶贫的好政策。

刘善均居住在距奉节县城50多公里的七曜山山脉深处,由于家境贫穷,他在201144岁才结婚,妻子李美环嫁过来的时候还带着5个孩子。婚后的6年间,李美环又生了2个孩子,一家人口加起来有9人。

在刘善均家中,笔者见到了定期前来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的帮扶责任人奉节县交巡警大队四级高级警长刘宁。“这个家庭人口多,只有刘善均一个劳动力,他的妻子李美环患骨质增生和滑膜炎等疾病,加之家庭开支大,2017年被评为建卡贫困户。”刘宁介绍说,在3年的帮扶工作中,我们结合这个家庭的实际困难,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联系落实孩子上学的学校,然后跟踪落实教育资助,同时给孩子们赠送春夏秋冬换季衣服,让他们穿暖和、穿干净。

三年来,刘善均在刘宁的帮扶指导下,因地制宜发展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让已初中毕业的两个孩子外出务工,每年收入已超过6万元。刘善均说:“我们家庭穷,主要是因为没文化。本来我还想让两个大些的孩子多读点书,但他们实在没有兴趣和天分,只好让他们在完成义务教育后出门务工!”

在冯坪乡明堂小学,刘善均有2个孩子是这里的寄宿制学生,一个是11岁的杨书燕,读五年级一班;另一个是10岁的杨鑫华,读四年级一班。另有7岁的刘师燚和5岁的刘宏梅分别在明堂小学南津村教学点上小学一年级、读幼儿园。

“杨书燕、杨鑫华的家离我们学校较远,步行要走1个多小时,我们优先安排他们这样的家庭困难学生寄宿,而且不用缴一分钱,我们免费提供了住校日常用品,免收生活费等费用,同时落实生活老师进行跟踪管理、提供服务。”冯坪乡明堂小学校长刘少银告诉笔者,学校还开设了“4点半课堂”,由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对孩子们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给予家庭困难学生和留守儿童更多关爱。

据了解,明堂小学经常性开展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网格化管理工作,由43名教职员工担任辖区内网格员,对农村适龄儿童青少年就学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及时上报相关信息,进行大数据比对,从源头上确保适龄儿童零辍学。

刘善均的女儿杨书洁在孩子们中排行第三,就读冯坪中学初三,今年夏天即将毕业,刘善均和妻子也时常为这个孩子的出路担忧。冯坪中学校长张国平在家访中表示:“我们综合考虑这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和杨书洁的学习成绩,已经联系好了就读学校奉节职教中心。除了可以继续享受贫困学生读书优惠政策以外,我们力求为贫困家庭孩子做好职业和人生规划,真正通过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脱贫攻坚以来,奉节县把教育扶贫作为拔穷根的治本之策,从2015年至2019年秋,累计落实常规资助资金3.9亿元,惠及贫困学生51.3万人次,实现教育资助全覆盖;组织全县8317名教职工遍访96550户学生家庭,记录121683名适龄儿童就读情况,实现网格管理和教师家访全覆盖;认真抓好“三送一帮”“三讲一听”“三进一保”等教师家访重点工作,累计回收辍学学生268人,努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截止2019年,全县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10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切实做到无一贫困学生因贫失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