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属各卫生健康单位,各民营医院:
现将《奉节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奉节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8月11日
奉节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工作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中国重庆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府发〔2019〕29号)和《健康中国重庆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健康中国重庆行动(2019—2030年)的通知》(渝健推委办〔2020〕1号)要求,深入开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行动目标
到2020年、2022年和2030年,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到 10/10万、9/10万和8.1/10万及以下。引导重点人群早期发现疾病,探索高危人群首诊测肺功能、40岁及以上人群体检检测肺功能。加强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着力提升基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能力和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危险因素控制,降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风险
1.全面推进健康教育。健全基层健康教育网络,大力宣传实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在促进全民健康中的重大意义,引导群众了解和掌握必备健康知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开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的宣传活动,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知识作为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养老机构等场所的健康教育内容,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宣传教育。
2.积极开展环境控烟。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加大控烟力度,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逐步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强化戒烟服务。促进相关疫苗接种,鼓励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和老年人等高危人群主动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3.加强空气环境治理。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综合整治城市扬尘,推进城市及周边绿化建设;鼓励绿色出行、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提升燃油品质,减少移动污染源。加强农村垃圾治理,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加强职业防护,避免与有毒、有害气体及化学物质接触,减少生物燃料(木材、动物粪便、农作物残梗、煤炭等)燃烧所致的室内空气污染。
(二)推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早诊早治,健全筛查长效机制
1.加快推进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和(或)咳痰是慢阻肺最常见的症状,40岁及以上人群,长期吸烟、职业粉尘或化学物质暴露等危险因素接触者,有活动后气短或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等症状者,建议每年进行1次肺功能检测,确认是否已患慢阻肺。哮喘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建议尽快到医院确诊。
2.健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筛查长效机制。依托分级诊疗制度,优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筛查管理模式。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提供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风险评估服务,倡导高危人群定期接受体检,不断加强随访管理,对确诊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加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体检的规范化管理,建设一批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为特色的慢性病健康管理示范机构。
(三)加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规范化诊疗,提升随访管理服务水平
1.加强诊疗规范化管理。根据中华医学会的相关疾病诊治指南,修订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诊疗规范、临床路径,加强慢性气道疾病特殊门诊管理,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的气道吸入药品供应,完善慢病诊治费用报销制度。加强气道入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及合理使用,做好患者康复指导、长期护理和营养、心理支持,努力降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死亡率。
2.完善诊疗质控体系。依托市级呼吸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优势,通过呼吸诊疗相关质量信息的系统收集、分析及反馈,对呼吸诊疗质量相关指标进行持续性监测,促进呼吸诊疗质量持续改进。
3.优化诊疗模式。推动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转化应用,积极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远程会诊等服务,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探索建立规范化诊治辅助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诊治方式进行实时规范。
4.优化随访管理模式。加强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定期督促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及健康管理。定期开展随访服务,并根据病情评估疗效,合理调整诊疗方案。
(四)着力提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能力,逐步完善防治服务体系
1.健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体系。加强县级医疗机构呼吸系统疾病专科建设,提高基层防治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关诊治设备和长期治疗管理用药的配备。加强基层卫生人员队伍建设,对相关技术人员开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知识培训。加强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力度,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使用政策,提升基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能力水平。
2.强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机构职责。依托市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中心推进全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能力建设,统筹协调,通过技术支持、基层巡讲、人才帮扶等形式,提升全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水平。逐步建立全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协作网络,探索推广适宜防治技术和服务模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积极开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强化人群干预和组织管理。鼓励建立医供体等多种形式的呼吸专科联合体,提高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指导、高危人群筛查、健康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加强呼吸相关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调整优化学科设置,重点培养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和领军型人才。
(五)加快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信息化,健全登记制度
健全登记报告制度。依托市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登记中心组织开展全县登记工作,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参与登记报告。到2030年,所有医疗机构实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登记报告工作,稳步提高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登记数据质量,提升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水平,推进大数据应用研究,提升生存分析与发病死亡趋势预测能力。
(六)加强科学研究,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1.加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科研及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医疗服务、临床研究、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预防、诊疗领域的对接与融合,加快基础前沿研究成果在临床和健康产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探索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科研成果推广应用。
2.提升中医药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加强建设中医呼吸科建设,支持综合医院提供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药诊疗服务,逐步将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药防治纳入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范围。
三、保障措施
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大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根据行动重点任务,逐项抓好落实。建立通报制度,依据健康重庆行动考核实施细则,对各项指标进行督导评估,对考评结果好的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并积极推广有效经验,对进度滞后、工作不力的单位,及时督促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