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与重庆市奉节县持续深化鲁渝协作就业帮扶工作,持续强化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帮助奉节县积极发展返乡入乡创业,带动群众就近就业稳定增收。全县共利用山东援助资金2300万元,发展就业帮扶车间29家,带动就业552余人,其中困难群众185人,月均工资性收入2000元以上,探索出鲁渝协作就业帮扶新路子,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为“2022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成效明显地方”。
奉节县返乡入乡创业发展规划图
一、抢抓机遇,创建产业扶贫车间助农增收。一是顺应地灾搬迁机遇,助力发展返乡创业园。利用地灾点避险搬迁和困难群众转移就业等机遇,在安坪镇藕塘地灾集中安置点投资3.5亿元,建设厂房13550平方米,发展制伞、制鞋、制衣、手工品加工等企业12家,带动就业500余人,其中贫困户120人,每月收入达2000—4000元。安坪镇“小车间,大扶贫”案例被国家人社部编入《就业扶贫地方典型做法实录》。二是借势集镇建设机遇,合力发展内供蔬菜园。立足烟叶、油橄榄、特色小水果等特色产业,结合现有玻璃温控大棚、单体大棚等基础设施,利用1000亩余存量土地,规划设计花卉园、冷水养鱼场、农家乐、脐橙苗圃场、蔬菜、特色水果、水产养殖基地等项目,招商引进山东优质农业企业3家,打造标准化蔬菜基地,带动周围群众500人就业。三是迎接三变改革机遇,聚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发展“村级有组织、集体有产业、村民有收益”的集体经济组织。利用电商直播间、阿里巴巴等平台,培育村级电商主体87个,让373名本地居民成为网络主播,带动本地农产品、扶贫车间产品实现线上销售1154.9元。支持组建专业化农技服务队伍16支,培养职业农民8613名,每年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152工时,带动31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8.5万元以上。
奉节县平安乡村民在蔬菜基地务工
二、突出重点,构建就业帮扶平台助企落地。一是合理布局,共同发展。奉节县立足库区山区实际,规划布局“1+7+N”返乡入乡创业园,创成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2个。在城区周边规划4平方公里产业园,打造200亿级生态工业园区。围绕7个中心场镇打造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标准厂房6万平方米,引育“食品加工、制造制作”等产业企业落户园区。依托库区移民和脱贫攻坚集中安置点,建成就业帮扶车间142个,吸纳带动就业5500人以上,让奉节人民真正实现“务工不用背井离乡,走出家门就进工厂”的美好愿景。二是绿色发展,突出特色。山东省滨州市对经历“库区移民、地灾搬移”两次大考的安坪镇给予集中帮扶,规划建设“一区一园一基地”,倾力打造鲁渝返乡创业园,建成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2018年以来引进累计各类企业24家。2020年正式投产的夔凤酒业有限公司,在山东省科技厅、齐鲁工业大学等单位支持下,研发出脐橙酒、脐橙酵母等产品获10余项专利认证,成长为市级高新技术企业。采取“基地+车间+农户”模式,支持建设标准化果蔬基地1000亩,最美“橙乡水镇”吸引50家以上外地客商从事产销服务。三是明确方向,补强链条。在每个乡镇确定1-2个产业发展方向,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园集群式、链条式、配套式发展,培育出一批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经济效益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围绕一家企业、一个乡村务工群体定向招商,引进一家企业、带回一批配套、回乡一批人才,实现每个乡镇创建一个返乡入乡创业园,培育一个主导特色产业。
藕塘地灾集中安置点居民在就业帮扶车间就近就业
奉节县生态工业园区全景
三、城乡统筹,兴建就业帮扶车间返乡创业。探索建立四种发展模式,落实一次性建设补助1478万元、带动就业绩效奖补355万元,引导支持就业帮扶车间提档升级。一是“工厂式”。通过整合盘活乡村各类闲置资源资产,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将环保安全、操作简单、方便易学、用工灵活的生产环节转移,发展“厂房式”车间75家。二是“家庭式”。针对部分年龄偏大、有残疾人的家庭,把就业车间搬到村或者当初为脱贫建起的集中安置点,建起家庭式稳定脱贫成果车间27家。业主还可把机器设备送入有条件的已脱贫户家中,把技术送到手中并及时配送原材料和回收产品,不出户也能实现就业增收。三是“入股式”。通过“企业+车间+加基地”,引导群众以土地、帮扶资金入股种植、养殖行业,发展就业帮扶车间13家。鹤峰乡8个村集体共同投资270万元,统筹鲁渝协作资金300万元,盘活集体土地30亩,打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厂房面积5000平方米,带动就业120余人,年产值3000万元。四是“总分式”。鼓励同一企业(车间主体)在不同乡镇(街道)村(社区)建设就业帮扶车间,并对其单独管理。永乐镇三峡村叶二娘食品有限公司以生产泡椒鸡爪为主,带动就业56人,该企业投资600余万元,在鹤峰乡食品加工返乡创业园建成宏川食品加工厂,以现代工艺打造泡椒鸡爪等预制食品2.0版。
奉节县鹤峰乡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全景
奉节县宏川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