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奉节动态
奉节地名近19000余条 白帝城、奉节、瞿塘峡等享誉世界
日期:2021-02-09

2014年,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奉节采集历史地名和现今地名,近19000余条,涵盖了全县所有具有地名指代意义的地理实体。

通过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充分总结了奉节地名文化特色,一是奉节诗歌文化在新城道路命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主要体现在路街巷、文化广场、诗歌文化墙等有形载体的命名,如:诗城路、东晴巷、西雨巷、诗仙路、诗城广场、彩云公园等,在建的高铁生态城以诗歌和诗人为主体充分融入了新规划的37条道路命名中,也体现在期刊杂志等软文化的建设中。

二是三国文化融入地名命名中。从高速公路夔门出口至白帝城景区,沿途以景观石、人物雕塑、三国典故等为载体融入三国文化要素,再如:三国苑、白帝镇、白帝城、八阵街、永安路等三国文化地名散落在宝塔坪片区及三马山片区各大街小巷,白帝城地名故事于2017年被民政部评选为“全国最美地名故事”。

三是三峡文化贯穿地名始终。地处渝东北长江三峡西大门入口的奉节,具有丰富的三峡旅游资源,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中的10元背景图案即取景于奉节夔门瞿塘峡。由于地理条件的特殊性,生活于此的百姓,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创造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三峡文化,“巴原路、夔州路、峡江路、瞿塘峡”等三峡地名故事更是奉节寻常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路街巷的命名更是对三峡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奉节完成县级第一批历史文化地名保护名录101条,并成功申报夔州、永安、鱼复、白帝城、奉节、瞿塘峡等6条市级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地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