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规划自然资源局:不动产登记上门服务破解5年历史遗留难题
日期:2025-07-08


在奉节县兴隆镇友谊村,住了5年多的安置户刘先生双手微颤接过刚打印且余温未退的不动产证书,反复摩挲着封面:盼了5年,这红本本终于攥在自己手里了!这场由奉节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不动产登记中心开展的首批兴隆镇安置房上门集中办证服务,让兴隆镇的271户安置家庭迎来曙光。

一、历史沉疴中的“破壁突围”

兴隆镇友谊村安置房建设于2012年,共计12幢,涉及安置271户,2020年实施安置,因建设时承建单位擅自改变规划,未能办理首次登记,导致安置户一直无法办理分户。有房无证严重影响了群众落户、入学、资产盘活等,安置户们常年奔波在办证路上

2024奉节县纪委监委推进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化解专项行动中奉节县政府再次出台化解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登记难的政策文件,本着群众无过错事实,对兴隆镇友谊村安置房建设业主违规建设实施处罚后对合规面积进行规划核实,并快速办理首次登记,破解问题。奉节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作为牵头部门,组织兴隆镇建设业主等单位召开群众会,讲政策、结算销号,靠前指导分户办证资料,为户办证扫清障碍

无网断电中的“硬核服务”

627这天是为群众办理户的间,一大早兴隆镇不动产登记受理点就聚集了100多号群众,工作人员井然有序地为群众办理证书,络技术员也严阵以待,为这次“窗口进村”护航。

据了解,兴隆镇地处偏远,离县城90公里,公交车单程需2个小时,大多数安置户外出务工,留守的多是年迈的老人,不方便到城区办证。为将办理窗口移到安置户家门口,奉节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兴隆镇搭建不动产登记专网平台接通登记专网配备电子签批屏,实行受理、审核无纸化,让信息跑路群众“不跑腿”面对办理过程中的突发停电,工作人员攻坚克难启用原始柴油发电机成功接通电源。最终,首批安置房上门集中办证共计办理82户,均现场拿证,平均时速不超过20分钟。

长效机制中的“解旧防新”

安置房是不动产登记难中难啃的硬骨头,土地权属手续缺失、建筑合规性障碍、责任主体缺位是安置房办证难办的三座大山。如何破局,在不突破法律红线的基础上创新路径化解历史积案势在必行。奉节县政府出台化解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登记难的政策文件明确建立化解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登记难的长效机制,通过政策扩容、流程再造、容缺受理、极简审批、监督推动、下沉服务等措施逐步消化清零。同时,解决旧账,也要预防新账,建立源头防控机制,从审批到建设再到登记要制度闭环,加大监管力度,大力推进一码管地”“交房即交证等政策,杜绝产生新的历史遗留问题。

    兴隆镇首批安置房的成功办理是奉节县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缩影,也是妥善解决不动产“登记难”的真实写照。夕阳映红了安置小区的白墙黛瓦兴隆镇安置房首批产权证已现场送至居民手中2020年入住到2025年领证,这场从忧居优居的长跑,在柴油机发电也要当天发证的韧劲中抵达终点,翻开这“红本本”,里面正记录着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的踏实与温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